查看原文
其他

雷鼎鳴:漸進式延遲退休啟示,港可借鑑 |中環一筆

雷鼎鳴 獨家 2024年09月24日 09:47
點擊上方,關注獨家公眾號



上周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一個議案,近70年來第一次延遲中國法定的退休年齡。男性退休年齡從60歲延至63歲,女性幹部或白領55歲延至58歲,女性工人則50歲變成55歲。不過,這個政策要用15年的時間逐步推行,2025年1月開始,2040年才完成。



這個新政策看起來簡單,但中間實有頗為複雜的考量。香港終也會再延遲退休年齡,中國內地的做法,值得香港研究參考。


在過去數十年,中國人民不斷變得更長壽,例如,男性的預期壽命從2005年的70.83歲增至2020年的75.37歲,同期女性則從75.25歲上升至80.88歲。由此可見,在15年內人均壽命延長了5年,每3年長了一年命,現時提出的政策,在15年後退休年齡只提升了3年,這意味着未來中國人民的退休年數只會愈來愈長,上述政策是近70年來的首次改變,是否幅度過細,太過小心謹慎?恐怕未必,這裏有多方面的考慮。



內地15年退休改革 減反對聲音

延長退休年齡總會有人贊成,但反對者也絕不會少。多年前法國只是把退休年齡推遲一年,也引發了全國的騷亂。延長法定退休年齡意味着人民要工作更長的時間,對退休基金的供款增加,領取福利的時間減少。這個潛在的引發不滿的因素並沒有被忽略。原來職工都有責任對基本養老金供款,若供款已達最低年限,並且年齡已達舊制的退休年齡,則職工可自願選擇提早退休。供款最低年限則會從15年逐步增加至20年。有了這些防範措施,我估計反對改革的聲音不會很大。



人均壽命長生育率低 勞動力降

為甚麼要延遲退休年齡?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中國的就業人口有下降趨勢。這是由於退休人口增加,而低生育率已持續多年所致。2023年中國的就業人口7.404億人,2018年7.578億人,即平均每年下降0.464個百分點,我曾經估算過,若此趨勢持續,將來會把年均GDP增長率拖低不足0.2個百分點。


有些政客及西方媒體認知過時,以為中國失去了所謂的人口紅利,經濟前景堪虞,殊不知中國經濟發展動力早已不是靠勞動人口增長,所以在中短綫內人口或勞動力問題,對中國經濟影響輕微。不過,此說是假設了將來勞動力人數不會出現與前不同的劇變,為穩定勞動人口,延長退休年齡是一種辦法。


不少評論人亦有指出,中國人民人均壽命雖已進入發達國家的水平,甚至已拋離了美國,但退休年齡在國際上卻依然偏低。若依此論,中國人民是否過於疏懶,年紀不大便想退下火綫,享受人生?


其實稍知國情的人都會知道,中國城鎮的工作人口勞動時間超長,我見過不少內地職工一周工作6天或更多,每天工作十多小時。我是嬰兒潮世代的人(即1946至1965年出生),這些人有名的勤勞,在大學讀書時,打工加讀書時間每周近90小時是很多人的日常習慣。在內地,行將退休的人仍屬嬰兒潮中人,他們超強度工作了幾十年,一生人的總勞動時間,比起西方社會中較晚退休但工作輕鬆的人實在高出甚多,所以若阻止他們早點退休收割一生人的勞動成果,也不容易說得過去。不過,中國是由窮變富,過去一生人中積累的儲蓄不一定足夠支持未來愈來愈長的退休生活,所以繼續工作也是很多人無法迴避的命。


關於退休與勞動力,還有一個大問題不可不察,內地、香港都要注意。眾所周知,人工智能(AI)與機器人的發展一日千里,未來十餘年有可能取代愈來愈多的勞動力。到時可能有大量人口,因為跟不上時代,突然在青壯年期便發現自己永遠都不會有人再錄用。這是險惡的現象,我們不想見其發生。換言之,到時可能勞動力過剩,而年紀大的,一般又不太掌握高新科技技術,那麼要他們早日退休不是更好?還搞甚麼延期退休?



避免被新科技淘汰 宜及早綢繆

這個考慮有其必要,但解決的方法卻未必是把長者趕離勞動市場。更理想的境況我希望是失業率低企,每人每周的工作甚或縮短到30小時以下。要做到此點,而不是大量的人失業,最關鍵的是工作人口都能懂得使用新科技,工作效率更高,而不是被新科技淘汰。內地及香港的大學及培訓機構都應設置更多課程,未雨綢繆,及早提升工作人口駕馭AI等新科技的能力。

【知識庫】中國養老金制度知多些

•中國養老金制度主要由3個支柱構成。

•第1支柱是由政府主導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最主要的公共養老金來源。

•第2支柱是企業主導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這些是企業為員工提供的額外養老保障。

•第3支柱是個人養老金,這是個人自願參加的商業保險。

•中國的養老3支柱,發展極不平衡,第1支柱佔比超過一半,第3支柱則佔比不足1成,加上人口老化問題,因此中央政府探索延遲退休年齡和增加養老金來源等措施。



本文作者:雷鼎鳴


(作者是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學士,明尼蘇達大學經濟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曾任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系主任,一九九一年獲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系終身教職。曾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著有《民主民生的經濟解讀》、《幫助香港算算賬》等十四本作品。現為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兼任教授。)



(圖片来源於網絡)

本文由作者授權《獨家》微信平台發布

如需轉載請聯系小編


往期精彩回顧





陳文鴻:香港教育改革的方向 |中環一筆

阮紀宏:香港先行先試進軍非洲,民間團體為國家打頭陣 |中環一筆

大學教育,所為何事?|中環一筆




獨家新聞

獨家觀點

等你來掃!


中環一筆 · 目录
上一篇香港社會須反思「超級聯繫人」內涵 |中環一筆下一篇何漢權:井岡山文化研學路線初探 |中環一筆
修改于2024年09月24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獨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