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师南海,已经23岁了!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2023-11-07

这里

身处南海大学城

狮山环抱 荷花环绕

从2000年创办至今

佛山校区南海校园每个春夏秋冬

都在守护着一届届学子们


华南师范大学佛山校区前身是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由华南师范大学与佛山市南海区(原南海市)人民政府于2000年联合创办。2001年9月,首批学子在这里启程他们的逐梦之旅。历经23年改革与升级转型,佛山校区设有国际商学院、城市文化学院、软件学院、国际联合学院、工学部和阿伯丁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定位重点培养国际化、新工科、交叉学科、研究型人才。数届华师学子携满腔憧憬而来,奔赴坦途而去,这里是充盈独家记忆的停靠港口,亦是崭新航程的起飞点。


23年来

变的是校区名称和招生代码

还有渐为可观的学院与专业规模

不变的是育人的初心和梦想


  历史变迁  




2001-2012年,佛山校区大胆探索异地办学,在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各方面不断取得突出成绩,实现了从公办新机制到普通公办、从办专科到办本科、从办二本到办重点本科、从两个招生代码统一为一个招生代码的四个跨越。


2013年4月,学校启动佛山校区新一轮综合改革。根据一校三区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以“创新管理、强化特色、国际合作、服务地方”为引领,推动佛山校区升级办学,全面停办专科,新组建四个本科学院。



2018年以来,校区开启了转型升级新征程。为加快佛山校区的转型升级改革,佛山校区定位“新工科、国际化、新商科”,紧密对接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重点布局信息类新工科学科专业,拓展国际化办学。


从南海学院

到南海校区再到佛山校区

这里始终不改办学初心

矢志立足地方

服务社会办大学



  自然环境  


昼观南海

叫海没有海

只见群山环绕

但即便是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

簇拥的绿意 夏日的静谧

也为佛山校区

平添了一抹难以言说的美丽



既依山 也傍水

南海校园风景独美

在桥廊上漫步

静观幽然草木 一湖涟漪

湖的另一畔

又是怎样一片书声琅琅呢



等一个自然而然的晴天

登临午后的教学楼

蓝白配色的建筑风格

也恰似这万里无云的晴空



暮闻南海


谁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

傍晚天边的灿烂云霞

仿若来自北极的极光

推门即见印象派画作

南海将浪漫馈赠给我的生活



犹如爱丽丝仙境

篮球场旁的一方草地

仿佛在上演丛林大冒险

南海学子化身精灵

穿梭在这一片深邃的静谧中



踏着夕阳的余晖

你是图书馆天边灿烂的晚霞

贩卖独特的温柔

孕育恰到好处的美丽

学习之余远眺

便卸去了一天的疲惫



夜染南海


夜色入怀 星落眸内

楼上疏灯如倦眼

抬头可见的熠熠群星

是南海限定的温柔



文化长廊 橘光辉映

是闲谈夜聊的好去处

木铎金声的石上篆刻

象征着南海学子

勤聆教诲、求知若渴的决心



君有四季


深秋的异木棉

寒冬里温热的手掌



灼灼盛夏里的绿化芒

你是透过教室窗台窥见的最明媚春光



寒来暑往 春夏秋冬

每次考试前都会凝视的康有为

仿佛在向我传达必胜的决心



以文化人 魅力新城

南海师生借传媒之力

传播文化 弘扬文化


  文化特色  


用镜头记录城市见闻

人文化与信息化的办学特色

培养出无数城市设计者与文化传承者



历史悠久的佛山

亦是文化之圣地

偏居一隅的南海校园

处处渗透着佛山文化的影子



富有节奏感的锣鼓声声

狮头下灵动而不失大气的身姿

开幕助兴 快闪表演

构成了我们对醒狮的独家记忆



佛山是武术之乡

也是著名咏春拳的发源地

南海学子发挥专业技能

或调研实践,或深入访谈

共同助力佛山古老文化的传承



当佛山遇上阿伯丁

当汉字邂逅英文字母

一只小熊架起双方友谊桥梁

南海学子学贯中西

将中国价值观融入智能研发

用人工智能远扬中华文化



大学生活是与所在城市的相拥

在锣鼓喧天的祖庙摸摸狮子头

去清晖园揽一池春水

上南风古灶轻触那满载历史的陶板

形成独属于我们的佛山记忆



这里

是一届届学子的求学之地

也是他们飞扬青春的舞台


  青春相册  


佳肴在南海


熹园作为日日陪伴我们的饭堂

无论是一楼窗口的更换

饭堂布局的改变

还是如今三层楼全开放

拥有各式各样的窗口

大大小小的变化我们都清晰记得



隔湖相望的阳光在线广场

被称为南海学子的第二食堂

近在咫尺的疯狂星期四

团建聚会的宵夜街

实惠多样的零食铺子

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



居住在南海


南海F座宿舍客厅家具齐全

全新众筹 宽敞明亮

约上同宿舍的三五好友小聚

是放松心情、促进感情的不二选择



通勤在南海


虽非城市中心

却也四通八达

南高01每逢十必出现

275广佛一线牵

K5远近皆可达

让我们和远方不再遥远



从广州到佛山

只想离可爱的同学们更近一点

改变的是生活的城市

不变的是对讲台与同学们深刻的热爱

靠近的是老师和同学心与心的距离


城市文化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中外联合培养)专业2022级本科生陈韵熙,在谈到学校与家之间的通勤问题,她直言:“回家其实很方便,周末没有其他事情时,我都会选择回家。”周五下课后,她会选择合适时间的校车坐到广州校区石牌校园,再坐20分钟地铁回家。家里人虽然嘴上念叨着不用经常回来,但每次陈韵熙回家时,他们都会准备好一桌大餐迎接她。校车为她往返佛山与广州提供了便利,也让她与家人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
文娱在南海


四分天下的操场

定格了中秋晚会的盛况

在月下谈天说地

学校也有家的温暖



综合楼门前的五阶滑板

跃动着青春的恣意与朝气

谁搭上了谁的后背

谁成为了谁的回忆


每当夜幕降临,晚星摇曳之时,综合楼前的空地上便会出现一行滑板者,2020级本科生林阳便是其中的常客。刚上大学时,林阳便加入滑板大军中:“滑板这玩意跟街头文化挂钩,一些服饰和动作结合在一起看就很帅很吸引人。”久而久之,滑板不仅成了他的爱好,更成为了一种习惯:“基本上每天都会滑,日常代步也会用到滑板。”在长期的练习下,林阳不仅掌握了许多花滑招式,也有勇气挑战更多更复杂的地形。谈及滑滑板的收获,林阳认为最朴实无华的练习日常,以及聚在一起聊天的伙伴,便构成了他关于滑板最美好的回忆。“滑板是很自由的,不需要什么安排,想来就来,想练就练。”林阳希望更多的小伙伴能一起体验滑板,感受挑战的快乐。
情感在南海

愿岁并谢 与长友兮

在南海 开心总是与你有关

一起品尝熹园的上新菜

一起选择

书写我们志同道合的情谊



来自四方 结缘南苑

共同构成向上向善的班集体

我们在田径场上挥洒汗水

为彼此呐喊助威

用团结的精神诠释青春的底色

定格一起在南海的回忆



有幸相遇 恰好合拍

最浪漫不过和你在南海

忘不了和你走过的林荫路

忘不了和你许下的约定

即使偶尔因距离分隔两地

依然能收获你从远方致电的爱意


工学部人工智能专业2021级本科生农皓杰和工学部人工智能专业2021级本科生何悦相识于大一军训期间,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共同主持军训合唱比赛及军训结营仪式,农皓杰笑着说道:“是缘分让我们相识。”在排练之余他们在校道的椅子上弹吉他、聊天,发现彼此有许多共同爱好,在11月便互通心意正式在一起了。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们一起参加社团、做志愿、泡图书馆等等,一起在慢慢变好。在每年纪念日,他们都会自己手工制作一个戒指,并相信合拍的爱情会使两个人变得更优秀。
梦想在南海


热衷于创业创新的小伙伴

共同聚集创客空间

我们交流才思 分享灵感

小小的创业设想

也希冀有一天能大展宏图



你看过机甲大师吗

在南海 这不是梦

有着机甲梦的南海学子

组建了独一无二的VANGUARD战队

综合楼前颠簸前行的智能车

是他们初绽而辉煌的梦想


工学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23级本科生徐天立是VANGUARD战队的一员。2018年的暑假,徐天立获得了一张RoboMaster总决赛的线下观赛门票,他的RoboMaster之旅也因此开始。梦想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不断发芽、成长。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徐天立便填报了有RoboMaster战队的华师,并且通过机械组特招通道,在暑期成功加入了VANGUARD战队。在加入战队后,技术的提升、团队融洽的氛围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初中时便开始追求的梦想,他相信一定会通过不断挑战技术极限而逐渐变为现实。

从办学伊始

稀稀落落的十几名学生

到现在能填满

一整间会议室的班级规模

你不再是身躯弱小的“男孩”

而是群英荟萃的“南海”


  辞旧迎新  


记得曾经夏天的炙热

就会记得前些年

空调全覆盖的惊喜



记得寻找自习空间时的奔波

就会记得砺儒自习室

图书馆新空间开放时的快乐

这些虽迟但到的美好

我都一一见证



黄色的小柜门

给外卖带来遮风挡雨的家

曾经令人苦恼的外卖失窃

摆放混乱从此迎刃而解

扫码一滴

拿出专属自己的美味佳肴



以前快递堆积成山

现在菜鸟驿站帮我们分门别类

每一个快递都有自己的位置

再也不担心找不到快递

南海校园在不断努力

为我们提供更多人性化服务



繁重的备考之余

想要小酌一杯饮品

咖啡厅都帮你安排好了

它们位于各大学院楼里

于静谧的角落里

烹制着华师校园独有的温情



他们在这里

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也见证了佛山校区的成长


  我与南海  


国际化合作项目的见证者


钟楠,国际联合学院兼阿伯丁学院办公室主任,在校工作14年,见证南海校园大部分国际化合作项目的建设和落地实施。

钟楠提到,几乎从2001年南海校园开办以来,“国际化”这一特色标签就一直伴随着南海校园,至今已有20多年历史了。南海校园的国际化办学从出国留学培训项目起步,逐步发展成如今集出国留学培训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于一体的国际化办学格局。钟楠表示,经过这些年的转型发展,南海校园的国际化办学已经进入4.0阶段,他表示有幸跟随着领导和前辈们,从中参与和见证着南海校园大部分国际化合作项目的建设、落地与实施。


国际化办学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人才培养。钟楠特别提到,广义上的中外合作办学涵盖了前面提到的几种办学类型,而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其国外资源的引进与合作模式的设置,对学生未来出国深造及其个人国际化发展都将起到很好的培养效果。看到每年九月开学时各类中外合作专业生源量质齐升,时不时通过朋友圈了解到出国学生在国外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有的甚至还拿到了国外大学的直博offer或已学成归国就业创业时,钟楠都会觉得很欣慰,“这些项目的培养效果开始显现了”,更加坚定南海校园继续走国际化办学特色道路的信心。


同时,未来南海校园的国际化办学仍任重道远。钟楠表示,希望在保持现有专业继续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优质资源引进、专业内涵建设与教学质量保障,同时拓展与更多世界知名高校合作,开办更多新的中外合作专业,以实现同学们拥有自主选择、多元发展的学习机会!


推动佛山文化进课堂


刘奕华,城市文化学院讲师,《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传播学》《网络舆情》授课教师,任教多年,组织学生前往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参观、指导学生参与佛山非遗相关的挑战杯项目,将佛山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将佛山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透过实践助力当地文化传承,是刘奕华多年来坚持不渝的教学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她巧妙地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们近距离接触佛山文化,如组织学生前往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参观、指导学生参与佛山非遗相关的挑战杯项目等。在《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上,刘奕华布置了“以小组为单位,调研佛山武术发展相关情况,及提出相适应的对策建议”的实践作业。


当问及原因时,刘奕华回答道:“佛山文化是学生身边的文化,不必舍近求远,用实践来检验课堂学习成果,更能使学生获益。”此外,刘奕华表示,学生应该利用好地方性资源,多去接近身边的文化,有助于丰富学识、开拓视野,是大学生磨练自己、获得成长的有效途径。


南海校园似家园


吴玲芳,曾任多届国际商学院辅导员,在华师工作长达19年,于她而言,南海校园似家园。一路走来,她与校园一同成长,不断见证南海校园的蜕变。

作为南海校园辅导员队伍的一员,吴玲芳与这份工作的情缘长达19年。谈及南海校园最初的模样,吴玲芳回忆道,“一到晚上有荒凉感,师生数量少,但依然有着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吴玲芳看来,现在的南海校园较之从前有着天壤之别:新型实验室的覆盖、自习场所的增加、教室内空调和音响设备的翻新,南海校园正朝着人性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以前都是煤渣跑道,现在都改成塑胶跑道;以前只有桌子拼成的临时舞台,现在升格改造,我们也有了正式的舞台。”南海校园的变革,亦是时代发展的缩影。除了硬实力的变化,吴玲芳认为南海校园的软实力也在不断上升。从单设专科的南海学院,到四大学院的成立,再到新学院新专业的产生。南海校园的办学定位越发向着现代化靠拢,社会认可度和报考热度不断增加。


对于吴玲芳而言,南海校园似家园。19年来,吴老师的在校时长并不亚于在家的时长。“有时候同学们放学了,我的工作才刚开始,比如做思想工作、走访宿舍、组织相应的活动啦。”吴玲芳认为,华师的魅力之处在于特别能留人。建立伊始的南海校园甚是荒凉,但许多如她一般的华师毕业生,带着满满的热情来到了这里,从此化身南海校园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与佛山校区共同成长


谢文峰,佛山校区南海校园2006届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后攻读中山大学获得管理学硕士学位;曾就职于字节跳动,现任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部总经理。

2002年,佛山校区开始第一届本科生招生,作为一个新校区的第一届本科生,谢文峰直言:“当时除了考上华师的激动、喜悦外,还存在一定的不安。”那时候交通并不是特别发达,谢文峰与父亲从河源出发,通过坐公交及坐摩托车的方式几经周转来到佛山校区。一进入校园,看到有山有水的校园环境后,谢文峰的心安定了许多。在逛校园的过程中,他非常幸运地遇到了学院领导,并热情地带他们参观校园,谢文峰与父亲也因这位老师的介绍,迅速喜爱上了佛山校区。在华师的四年时间里,谢文峰与佛山校区共同成长,他看着校园内人数越来越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毕业后他们班级积极组织同学聚会,在毕业十周年时他们还一起回到母校参观。看着熟悉的校园,他不禁想起当时在还是泥地的操场上与同学踢足球,浑身脏兮兮却充满乐趣。佛山校区远离闹市、环境秀美,谢文峰认为这是一个能沉浸学习的地方,他觉得在学校的几年时间里,是惬意的,让他在学习节奏中也能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华师校训中的“为人师表”对他影响深远,谢文峰虽然不是师范生,但这校训潜移默化地使他养成了低调、务实的品格。


正值华师90周年校庆,谢文峰希望能有机会再次返回母校,见证母校这一重要时刻,同时他也衷心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努力学习,成为佛山校区乃至整个华师的骄傲。


从“校服”到婚纱


杨满生,佛山校区南海校园2004届旅游管理专业和2006届外贸英语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现任广西梧州松脂股份公司、梧州市吾松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宝松林产林化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狮山镇永安谭南村社委成员。

作为南海校园最早入学的学生之一,2006届校友杨满生已经十多年不曾回到学校。10月14日,当他再度踏入南海校园的大门,欣喜而感概地发现学校已然变化颇多:焕然一新的运动场所、新品迭出的师生食堂还有日臻完备的专业设置。“图书馆门口那株大树,当年是棵小树苗;以前没有便捷的网上公示,关于同学们的表彰,都是在校务公示栏上张贴出来的。”


对于杨满生而言,几年的大学生涯仿若一场青春影片,记录着他夜以继日的奋斗,也印证了他日渐优秀的成长:一有闲余时间他就戴着mp3在往图书馆、宿舍和或者教学楼的路上边走边听英语,勤奋刻苦的学习使他成为优秀三好学生,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师友的推荐,使他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并从300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然而令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与女友从校服到婚纱的恋爱故事。一次帮助新生搬行李的志愿活动中,杨满生偶然认识了女友,经过长期的相处,两人感情渐渐升温。杨满生依稀记得,自己将女友约至学生活动中心、并袒露心意的那一晚,女友羞红的脸颊、轻声的应允比皎洁的月色更加动人。“后来,她为了我放弃去澳洲留学,而我为了她到了广西,一待就是17年。”两人从此约定一生,并抚养了两个孩子。


毕业之后,杨满生常常会开车经过校园外围,隔着荷花池远远眺望校园,像是在缅怀自己戎马倥偬的青春历程。这次回来,他在欣喜地看到校园的翻新之余,内心也饱含感慨。相比于社会上错综复杂的利益争夺,当年纯粹、单纯的象牙塔生活更使他怀念不已。“这里洋溢着的青春气息好像在为我补充能量,将所有的家庭与工作的烦恼抛至脑后,让我有更多勇气继续走下去。”在九十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杨满生衷心祝愿母校越办越好。


从南海校门踏向社会

一代代毕业生用本领回馈母校

用才能为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

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他们是华师的骄傲



最美不过南苑情

令人驻足的绮丽风景

精彩迭出的恣意青春

这里虽偏于一隅

却有无限潜力和温情

亲爱的南海校园呐

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祝福征集

华南师范大学全校师生、历届校友:

九秩芳华,共续篇章。2023年11月,华南师范大学迎来建校90周年校庆,现面向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开展校庆祝福征集活动,活动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集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历届校友以及与华师同一天生日、和家人成为华师校友、在华师找到人生伴侣、在华师找到人生挚友、从华师毕业后回到华师就职、曾与华师有合照并在长大后考入华师的师生。

二、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2023年10月30日

三、祝福语形式

(一)内容要求:简短讲述自己与华师的故事,并附上自己对学校的祝福,祝福语要求内容积极向上,表达对学校的热爱,对华师90周年校庆的祝福。

(二)形式要求:祝福语主要以“口号标语”“诗词”“楹联”等形式体现,表达对学校的祝福,字数一般为50字-150字。

(三)作者信息:祝福语请备注作者姓名、院系、专业、入学年份、工作单位等内容,并附上作者清晰单人照。

四、祝福短视频形式

(一)格式要求

1.视频时长:视频内容请控制在15秒以内,突出特色重点。

2.拍摄构图:拍摄画面要求清晰、平稳,构图时将人物居中,突出重点;建议横屏拍摄。

3.视频声音:讲话声音需保证足够清晰,祝福内容句号后请稍作停顿,方便后期剪辑。

4.视频打包:输出画质为1080P,格式为mp4的视频,视频作品无需剪辑、配乐和加字幕。

(二)内容要求

征集视频围绕祝福母校90周年校庆的主题进行拍摄,要求如下:

a.开头:自我介绍(姓名,院系,专业,入学年份,现工作单位等);

b.正文: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生活的感受,想对母校说的心里话,对母校90周年校庆的祝福、对学弟学妹的美好期盼,对学校栽培的感激和对母校的爱等;

c.结尾:统一以“时值母校90岁生日之际,我在xxx,祝母校生日快乐!”结尾。

五、报送方式和展播平台

1.祝福语和祝福视频请发送至邮箱:20222833029@m.scnu.edu.cn,邮件主题备注为:“校庆祝福语(视频)+姓名”。

2.本次征集到的祝福语和视频将于90周年校庆期间在华南师范大学官方媒体平台展示。

3.各位师生、校友提交的视频作品,视为同意学校进行加工剪辑并通过校庆宣传各类渠道向公众公开。

敬请广大师生、校友积极热情参与,在此谨向历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我们期待收到您的祝福,祝万事顺意!

 华南师大新闻社

校史故事

倒计时 11天


建立全国首个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


1989年9月10日,在时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刘颂豪院士的主持下,华师建成全国第一个激光生命科学实验室,将激光光谱技术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一支堪称激光生命科学领域的“科技天团”就此诞生。如时任全国政协常委蒋丽金院士曾说,“在国内开拓和发展边缘学科研,则需要克服许多困难,还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远见。” 实验室建立之初,面临空间狭小、设备简陋、经费缺乏等情况,研究进程举步维艰。学校通过主动与公司合作,外引内培,先后引进多名科研骨干,使实验室走向正规化发展快车道。三十余年来,实验室注重国内外交流和人才培养,致力于激光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基础研究与重大技术应用转化的探索。实验室“科技天团”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平台之一,肩负着国家激光生命领域关键技术研究的重大科研任务,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生物光子学领域的科学研究高地。

点击下方小程序

可选购最新华师文创


  #往期回顾#  




采写丨洪厉滨 王天惠 吴尧晴

李佳静 王昊哲 李婧 叶华

段梦琪 杨新惠 晏馨怡

摄影丨石苑君 谭凯芸 邱先煜 郭言 龙卿云

陈韵熙 黄云光 王怡涛 董洋樱 吴子恒

王旭欣 汤俊琦 朱晓岚 廖嘉昆 王焓睿

林嘉锐 陈佳慧 叶昕廷 王俊博 王睿杰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制图丨陈姿润 梁紫惠

校史故事丨张劲伟 李丹 黄婕淳 郑淇匀

执行编辑丨晏馨怡 杨新惠

责任编辑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郑宇云
复审丨黄子响

终审丨陈正宏

标星晚安华师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转专业丨网费丨水电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